EP.50 📖慢享閱讀 | 成長心態 | 探索成長的本質,學習5個減輕煩惱的方法💡

EP.50 📖慢享閱讀 | 成長心態
探索成長的本質,學習5個減輕煩惱的方法💡

馬上開始收聽 | Listen Now !

慢生活的朱莉安娜是一個記錄閱讀心得、生活感觸與想法的Podcast頻道。當然,這是一個不設限的Podcast頻道,只要是Juliana感興趣,或是,特別有感觸的主題,都會在這個節目上與你分享。

Hello, 大家好,我是停更兩週,終於回歸的Juliana,感謝你願意回來點開慢生活的朱莉安娜收聽我們的第50集。

節目來到第50集,也就表示慢生活的朱莉安娜的Podcast快滿一歲啦!如果你是從去年節目剛剛成立就收聽至今的聽眾,我誠摯地在這裡和你說聲「謝謝」,感謝你的支持讓我有機會走到現在。同時,我相信你一定對這個節目有許多感想吧?不論你是每週都準時收聽的聽眾,又或是新朋友,倘若你的時間許可,我都想邀請你幫我填一填「聽眾回饋建議」表單,內容很簡單,也不會要你的個資,你只需要幫我勾選「你收聽過且特別喜歡的集數」、「喜歡目前的哪些節目類別」以及「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怎麼樣的主題」。當然,如果你願意在最後留下一段鼓勵和支持我的話就更棒囉!

回歸正題。今天,我想和你聊的是一本我在去美國阿拉斯加旅遊前就看完的書——《成長心態》。這本書的文案是「企業讀書會口碑推薦選書,Amazon商管分類榜No.1」,作者——吉田行宏更是一個能在4年內就讓新公司成功發行股票,5年內在日本快速展店500家,10年內營業額達標1000億日圓的神人。儘管《成長心態》在Amazon的分類是「商業管理」類別的書籍,但內容說的並不是職場硬實力或是軟實力,講的全是心態而非技能,明確地扣題在「你的心態,才是你的成長關鍵」,而「心態」則來自於我們的經驗、教育以及與生俱來的特質等等,最終形成專屬於自己的思考模式。因此,心態可以是信念、價值觀或是判斷標準。

《成長心態》這本書的副標則是:50張思維圖,帶你跳脫邊踩剎車,邊催油門的人生。聽到這裡,你是不是很好奇什麼叫做「邊踩剎車,邊催油門」呢?老實說啦!光看這本書的書名、副標和文案,我就很先入為主地認為「又是一本老生常談,了無新意的自我成長書籍」。然而,在實際閱讀完第一章後,我立刻就對這本書來個180°的鞠躬道歉,直接列入「我的人生必讀」。我認為《成長心態》這本書厲害之處並不在於副標提到的那50張思維圖,而是作者用了一個很平凡的上班族日常來點出「如何做出改變」。

成長到底是什麼?

首先,我想與你分享,我很喜歡《成長心態》這本書的原因。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是以高深莫測的咖啡店老闆和充滿煩惱想要獲得解法的客人之間的對話所構成,因此,讀起來非常的輕鬆卻又都把話說到點上。再加上,老闆都會用思維圖的方式來為客人整理思緒,引領思考,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來為客人解決人生、工作以及人際關係的困擾,讀起來非常具有臨場感,讓我超級快速地把書看完。

在《成長心態》一書中,老闆拿給客人的第一張思維圖是「成長地圖」。這張地圖包含了三個要素,第一是了解「成長到底是什麼?」;其次是分別理解「阻礙成長的主要因素」和「促進成長的主要因素」。成長的定義因人而異,對你而言,成長到底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我們會說某某某很成功,但我們不太會說某某某最近看起來又成長了呢!除非他是《甄嬛傳》裡的三阿哥。我們很常看到展露出來的「成果」,卻很少會看到潛藏在成果底下的支柱。

這時,老闆拿出他的「冰山模型」思維圖,也就是「冰山一角」的理論。我們都知道,眼前看到的冰山底下,絕對還有更大的冰塊存在。因此,冰山看得到的部分,也就是我們最常會看見,會拿來比較的成果,而支撐著成果的本質則隱藏在水面之下,也就是帶來成果的重要因素往往深藏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不妨這樣理解,當你想要獲得某個成果時,你一定會先評估自己的能力以及技術吧?假如目前的能力和技術尚未成氣候,就必須先為此付出行動;然而,反過來回推,如果你只是很羨慕某個人現在的生活因而去模仿對方的表層行為以及習慣,而忽略了自己真實的想法,你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得到滿意結果的。

因此,「冰山模型」思維圖把成果之下的巨大冰塊劃分成三層項目,在成果之下最接近表層的項目是能力以及技術,再下一層則是行為、習慣和行動,而支撐在最底層的是意識、理想和人生哲學。現在,我有三個問題想請你花一點點的時間思考。這三個問題分別是:你的理想是什麼呢?你會為了達成理想而採取什麼行動呢?採取行動後,你會獲得什麼呢?如果你需要更長的時間思考這三個問題,你可以先暫停節目,歡迎你在獲得內心的答案後回來繼續收聽喔!

有答案了嗎?你有沒有發現,剛才的三個問題就是從「冰山模型」的最深層往上看呢?在冰山模型的最底層是意識、理想和人生哲學,包含了你的人生觀、工作觀、你想要成為的理想樣貌、想要達成的目標等等,這些價值觀往往都來自我們的成長經驗並為我們帶來正面或是負面的行為,也就是說,你的意識、理想和人生哲學會左右你的行為、習慣以及行動。譬如:你的人生哲學是「工作必須充滿挑戰」,那你很可能就會擁有「永不放棄」的行為特徵,然而,凡事一體兩面,不放棄的另一面就會是「高壓」,而這個負面的行動模式呢,有時也會成為阻礙成長的因素喔!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單純地認為只要提升能力和技術就是成長,實際的成長本質卻是讓你的理想、行為以及能力都均衡地壯大。而且,你最需要花時間和精力的部分是堅定你的意識和培養你的行為,自然而然的,你的成長就會展露在能力和成果上囉!

到目前為止,我和你說的都是《成長心態》中的第一章「成長是什麼?」,希望你有從中了解到「成長的本質」。如果你聽到這裡還是覺得人生很難,煩惱很多,光是解決眼前的問題就疲憊不堪,根本無法靜下心來思考如何擴大自己的理想和意識也不必感到緊張,在廣告過後,我會和你分享書中老闆提出的,減輕煩惱的五個方法,聽完保證打通你的任督六脈,豁然開朗。別走開,馬上回來!

減輕煩惱的5個方法

歡迎回來繼續收聽!在進入「減輕煩惱的五個方法」之前,我們先來探討「煩惱的本質」。你現在有碰到什麼煩惱嗎?在《成長心態》一書中的咖啡店客人的煩惱是他一直以來想培養的下屬似乎對公司感到不滿因而想要辭職,這讓客人感到非常煩惱,所以才跑到咖啡店想要和高深莫測的老闆請教一番。

在《成長心態》一書中提到的,當我們在思考煩惱的來源時,要思考的是內在因素而非外在因素。舉例來說,生病、沒錢、環境不允許等等就屬於外在因素,而內在因素則是一個人的想法、意識和情感。畢竟就算是身處同樣環境的兩個人,煩惱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煩惱的本質往往與外在因素無關,而是隱藏在內在因素當中

當然,生病、沒錢、環境不允許等等這些外在因素固然是一種煩惱,但更多時候,煩惱是自己找來的。沒錢的時候會擔心下一餐在哪裡,然而有錢人也會擔心自己被詐騙啊!在《成長心態》一書中,老闆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A和B同時在同一條路上開車,A踩下油門,努力達到時數80公里,B則邊踩油門,邊踩剎車,試圖讓時數達到80公里,你認為,誰會先抵達目的地呢? 我相信,聰明的你一定會選擇A,但是,大部分的人卻比較常用B的方法在人生的道路上前進。書中說的「剎車」其實就是阻礙人生成長的其中一個因素,也就是你我都會有的「猶豫」。

一、察覺剎車的存在

在思考煩惱能不能解決、該怎麼解決之前,只要察覺自己正在踩剎車,認知到自己正在煩惱就是減輕煩惱最重要的一步。我們可以從「三岔路理論」來看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如果你是一個有在開車的人,你一定很清楚你的目的地在哪裡,到了分岔路要左轉還是右轉,對吧?總不會你選擇了左轉,然後在通暢無阻的左邊車道瘋狂踩剎車吧?

人生道路卻不是這麼一回事。按理來說,我們會選擇現在的道路肯定是有原因的。譬如:你會選擇進入現在的公司就職,可能是由於薪水比之前的公司來得高、新的職位更符合你的理想、更喜歡目前的上班氛圍、每天都能準時下班等等。但是呢,假如要你給現在的公司打分數,你會給多少分呢?

我想,很少人會給公司100分吧?因為你可能會覺得雖然薪水很高,但加班的時間也很長,或是,雖然目前的工作項目是自己樂在其中的,但同事間的相處氛圍很微妙,諸如此類的「雖然」就是你選擇這一條道路的原因,而後面的「但是」就是你正在踩剎車的原因,也就是你自己找來的煩惱。 更要命的事,很多時候,煩惱不會只有一個,而是各種不同的煩惱綜合在一起,讓人難以招架。因此,在思考能不能解決、該怎麼解決之前,只要先察覺到剎車的存在,認知到自己正在煩惱,就是減輕煩惱最重要的第一步。

二、不踩剎車的決心

下定決心也就等於給自己一個承諾,聽起來是不是有一點點沉重呢?所以,這裡也沒有要你做出一輩子的承諾,你可以嘗試的,是做出「期間限定」的決定,這也是我個人很常使用的方法喔!

在《成長心態》一書中的老闆推薦時限是兩年,他建議客人不妨做出「花兩年時間沿著某條路前進,盡量不要踩剎車的決心」。而且,老闆還很一針見血地指出,絕大多數的人在踩剎車時都會抱持著類似許願的想法,覺得「只要環境改變,自己煩惱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實際卻是環境改變了,自己的心態卻仍然保持在不斷踩剎車的猶豫狀態,煩惱當然還是會繼續存在囉!

因此,不論是選擇留在舊環境,還是跳脫到新環境,前進時不要踩剎車而是全力以赴才會對你的人生比較有利。舉例來說,如果目前的你基於某些原因而正在考慮離職,不如給自己設定兩年的期限來試著努力看看,要是兩年後的結果是差強人意的,你也已經努力過啦!就可以放心的去尋找下一個天空。

三、100%不歸咎他人

先說,我覺得這是五個方法裡面最難做到的,尤其是在團體合作或是人際相處中,我們很難會在面臨問題時認為自己必須負上100%的責任。這是由於我們會下意識地認為,假如自己承擔了100%的責任,那不就表示其他人不用負責任了嗎?這樣一思考,似乎就會覺得100%的負責是很高風險的,會為我們帶來損失。然而,這樣的風險真的存在嗎?

在《成長心態》一書中提到的例子是:為了改善團隊氣氛,主動在早上用開朗的語氣和同事打招呼。欸……你是不是馬上就覺得「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書中的分析是:主動打招呼這件事本身不需要額外的投資,做起來相對簡單,也有機會改善公司氛圍;壞處則是一個人開始這麼做是非常需要勇氣的。

基於人類都會害怕丟臉,倘若你展開了這樣的行動,卻沒有任何人對此有所回應,就很難不覺得自己吃虧了吧?所以,我們認知的風險和損失,主要還是跟自己的心情有關。因此,假如我們像書中一樣,把「責任」一詞換成「當事者意識」,也就是在採取行動前考量的不是個人得失和心情,而是將著眼點放在自己能做什麼來改變現狀,就算最後結果差強人意,我們也不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是白費的。(18m55s)

就像正在透過「慢生活的朱莉安娜」的Podcast與你分享閱讀心得的我,我的內心當然是希望這麼棒的節目越多人收聽,越多人和我互動越好。可是,如果我都把焦點關注在收聽數據上,就很難不去違背我最開始做節目的初心。所以,我採取的方式是努力地把節目做好,自然就會有相同頻率的聽眾點開收聽我的節目。這樣的想法也和減輕煩惱的第四個方法有關喔!

四、無法選擇結果,但可以選擇行動

聽起來很像廢話吧?雖然在理性上,你我都知道未來的事情是任何人都無法預測的,但在感性上,我們卻總覺得行動可以選擇結果。於是,我們會把多過的心力耗費在煩惱應該要採取哪些行動才能帶來最好的結果,而很難做到把結果和行動分開思考。這完全是因為我們都比較傾向於想要盡快有好個結果,譬如:達成業績、營收的目標數字、升官加薪等等,然而,這樣的想法都過度專注於結果而迷失了本質。

明明專注於能帶來最佳結果的行動,比較有機會獲得好成果,但是,行動不同於結果,並非任何人都能看得見你的努力,導致我們會在行動時變得隨便,卻又期待好結果會如期而至,完全是本末倒置。這也是為何當我們過度重視選擇不了解的結果時,會產生無力感而無法投入最大的努力去行動。

因此,當你陷入抉擇煩惱時,不妨就像《成長心態》書中老闆說的那樣,把「無法選擇結果,但可以選擇行動」作為咒語默念個幾遍吧!相信我,當你重視過程而非結果時,你遇到的問題都會順利解決,而你預期的結果也就來到你的面前。

五、關注圈與影響圈

聽起來很抽象吼?但是,這個方法和前一個「無法選擇結果,但可以選擇行動」有所關聯喔!關注圈和影響圈的概念來自於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著作——《與成功有約》,主要用來區分可以改變與無法改變的事情。譬如:你正在煩惱別人對你的評價,這類問題就屬於關注圈,也就是你無法改變的事。既然是無法改變的事情,煩惱關注圈的問題就只是庸人自擾,徒增煩惱。

影響圈就是可以改變的事情。譬如:公眾人物最容易遇到的就是不論做什麼,做了還是沒有做,都會遭到負面評價。因此,與其去看批評來增加自己的煩惱,努力擴大自身的影響力來獲得好評價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當然,即使採取了自己覺得超棒的行動,我們也還是無法控制他人會如何看待我們,這個部分就回歸到關注圈,屬於他人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的。

因此,我們只需要專注在自己有能力、有機會做出改變的問題上,在自己可以努力的範圍全力以赴就好。當你試著將煩惱分類成關注圈和影響圈,或許,你就不再執著於無法改變的事情。當你不再鑽牛角尖,煩惱自然也就減輕囉!

以上,就是《成長心態》這本書中提到的「減輕煩惱的五個方法」,分別是:

(一)察覺剎車的存在

(二)不踩剎車的決心

(三)100%不歸咎他人

(四)無法選擇結果,但可以選擇行動

(五)關注圈和影響圈

總得來說,我非常喜歡《成長心態》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透過咖啡店老闆和客人間的對話,能讓人輕鬆地突破人生中會遇到的許多思考和心態上的盲點,讀完真的收穫滿滿。如果你是個習慣圖像記憶的人,這本書絕對會很適合你,裡面的每張思維圖都和情境敘述相輔相成,同時在每個章節的最後,都會用該章節出現過的思維圖做回顧,非常適合在人生感到挫折和迷惘時拿來翻一翻作為提點

好啦!這就是我想和你用力推薦的人生必讀——《成長心態》,希望透過我的理解和輸出,會對正在煩惱某件事的你有所幫助囉!

最後,非常感謝你願意在百忙之中收聽慢生活的朱莉安娜,希望你喜歡本期的節目內容。

假如你覺得本期的節目內容還不錯,期待你能訂閱這個節目,同時到Apple Podcast或是Spotify給我5顆星加留言。

想關注更多的動態,歡迎搜尋慢生活的朱莉安娜的Instagram。我的IG帳號是@julianachoocom。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到IG來和我互動囉!有任何想聽的主題或是內容也可以私訊給我喔!

假如你很想支持我,卻真的很害羞就訂閱「慢生活的朱莉安娜」追蹤我的IG吧!

心有餘力,想用行動支持我的話,歡迎點擊資訊欄的贊助連結或是這篇文章的左下角的熱咖啡,只需要1塊錢的美金,你就能成為我的乾爹乾媽,贊助我購買喉糖的零用錢,讓我能繼續在這裡用聲音分享更優質的內容給你。

在節目的最後,我想請你到資訊欄幫我填寫開頭提到的「聽眾回饋建議」表單,你的小小舉動就有機會讓這個節目越來越好。所以,我在這裡就先和你說一聲「謝謝」。

我是Juliana,期待與你的再次相遇。

最新文章 | Blo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