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3 【慢享閱讀】心理學百科全書《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用心靈處方解決你的人生困惑

EP83 【慢享閱讀】心理學百科全書《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
用心靈處方解決你的人生困惑

馬上開始收聽 | Listen Now !

慢生活的朱莉安娜是一個記錄閱讀心得、生活感觸與想法的Podcast頻道。當然,這是一個不設限的Podcast頻道,只要是Juliana感興趣,或是,特別有感觸的主題,都會在這個節目上與你分享。

Hello, 大家好,我是Juliana,感謝你收聽慢生活的朱莉安娜第83集。

Long time no see!雖然也就一個禮拜沒有更新節目,但不瞞你說,我一直以來都很享受每週為新一集節目忙碌的感覺喔!所以呢,我從紐西蘭回來的第二天,馬上就來製作新一集的節目啦!這一集的節目是說書,而且是一本我覺得含金量蠻高,有蠻多知識點可以與你分享的書喔!因此,我並不會在節目中與你分享任何有關紐西蘭的旅遊心得,是說也不見得你一定會想聽啦!如果你真的對我在紐西蘭的旅遊碎片有興趣,你可以follow我的Instagram,我的IG帳號是@julianachoocom。那我有把旅遊的限動呢,整理成精選,你只需要點擊紐西蘭的國旗就能看到囉!

今天要與你分享的書,書名是《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副主任——遲毓凱,從這本書中呢,就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位非常擅長講故事的心理學科普作家喔!在書中,他列舉了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故事以及他們的重量級研究報告。這20位大師呢,你不一定都知道,但總有一些明星等級的心理學家是你一定有所耳聞的,像是眾所週知的佛洛伊德、與風靡全球的MBTI有關的榮格、提出需求層次理論而聞名的馬斯洛等大人物。

如果你是慢生活的朱莉安娜的忠實聽眾,我相信你從過往的集數就能知道,我對心理學蠻著迷的喔!因為我覺得人的很多行為以及認知都和心理學,尤其是認知心理學和腦科學都脫離不了關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個行為以及我們的想法呢,背後其實都有著一定的模型或是理論支持喔!所以呢,這本書的副標題才會寫說:先解決心理問題,才能解開人生困惑。

《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一書中,作者將主題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

(一)自我與成長;

(二)情感與兩性;

(三)溝通與社交。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真的都是我們人生中特別容易迷惘的部分呢?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將與你分享其中兩位心理學大師以及他們的理論,希望你在收聽後有所收穫啦!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開始今天的精彩內容囉!

原生家庭是種原罪

首先,我想與你分享的是自我與成長的主題。我相信在最近這幾年啊,你一定聽過很多心理師或是看過心理學相關的書籍,或多或少都有在談論原生家庭。我們的人生中會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與我們相愛相殺的兄弟姐妹,而另一個則是我們長大以後,結婚成家的那個家。原生家庭指的呢,就是第一個家,那個讓我們出生在這個世界上並陪伴我們成長的家。

那你知道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可以有多大嗎?根據童年決定論,原生家庭的童年經歷,對一個人的性格、行為和心理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會產生長期且深遠的影響,嚴重一點呢,就是: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生,只要童年不幸,你的人生就完蛋了。

這個童年經歷影響一生的觀念就來自大名鼎鼎的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他曾在心理治療中發現,許多人在成年時期出現的問題,往往都和自身的童年經歷有關。這個觀念非常地深入人心,甚至讓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社會心理學的先驅——卡倫·霍妮(Karen Horney)直接歸納出父母的基本罪惡,包括:對孩子漠不關心、不尊重孩子的願望、不公正的責罵、不守承諾等等。這些被定義為父母的「基本罪惡」的行為會導致小孩沒有安全感,同時會讓孩子處於無奈又無助的境地,從而喚起心中的敵意,以至於弱小且還沒有自主生活能力的小孩,就會處在一個既依賴父母又敵視父母的內心衝突當中喔!

這也是為什麼長大後的錯,我們都愛怪原生家庭的原因,仿佛原生家庭是一種原罪,認為自己的問題都源自於父母早期的不良教育以及受到童年所見所聞的影響,就像有些人在婚姻中過得並不美滿,就會追溯成都是因為父母的婚姻不幸,導致原生家庭的問題直接在新生家庭複製貼上。

童年決定論成了人生責任的擋箭牌

許多心理學研究雖然都沒有明確地以原生家庭為研究出發點,但都揭示了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我相信,你應該也有聽說過: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小孩,由於父親或是母親的角色缺失,這些小孩在長大後會比其他人有更明顯的性格缺陷;或是,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就會對戀愛以及婚姻感到迷惘、畏懼,甚至厭惡成「不婚主義者」等說法。

但是呢,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決非100%,就拿剛才有提到的Karen(卡倫·霍妮)來說,她也是個童年不幸的人。Karen的父親認為Karen長得醜,天資愚笨而看不起她;母親呢,則偏愛兄長導致Karen的童年生活並不快樂。但,很神奇的是,即便後來Karen提出父母的「基本罪惡」理論,痛斥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她卻沒有贊同佛洛伊德的童年決定論喔!因為她認為,人格的形成會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更何況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積極成長的內在力量。Karen自己呢,也是抱持著「雖然我不能讓自己變漂亮,但我能使自己更加聰明」的生活態度,才有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先驅的Karen喔!因此,原生家庭的力量雖然強大,但作用呢,是非常有限的,它只是可以反映過去的事實,卻無法成為形成自我的決定性關鍵。

只不過,就像「情緒勒索」被濫用,淪為數落、指責他人的令箭,與「原生家庭」有關的「童年決定論」演變至今也成為了推卸人生責任的擋箭牌。不管是情緒勒索還是原生家庭,這類觀點都用了更容易得到理解的方式解釋一切,譬如:當我們在感嘆生活不公平的時候,也給自己的問題找到了藉口,像是我們今天所出現的問題都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推卸掉責任,可以毫不愧疚地放棄努力。尤其是有童年陰影或是在性方面受到壓抑的人,半多可以透過佛洛伊德的理論找到安慰。

佛洛伊德的臉啪啪作響

既然佛洛伊德的「童年決定論」這麼有用,所以你就打算從此聽天由命,把所有的問題都當成是父母和原生家庭的錯了嗎?在這裏分享一個小故事。

從前從前,有一個淘氣的小男孩曾在父母的臥室撒尿,讓他爹氣得跳腳大罵:「你這個屁孩將來一定一事無成!」但是呢,這個童年經歷或是說來自父親的「詛咒」並沒有真的耽誤了亂尿屁孩的身心發展,他還成為了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

沒錯,這就是提出「童年決定論」的佛洛伊德的打臉故事。

3個方法,擺脫原生家庭的魔咒

因此,童年決定論和原生家庭的觀點只不過是給我們一個啟示,這些發生的事情呢,都是不能改變的過去式,現在的我們能做的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思路和策略來讓自己走出童年陰影,活得更好。對此,作者在書中共提出了三個方法。

(一)面對問題,我們要以平常心對待

天下無完人,當然也不會有100分的父母和絕對完美的原生家庭,甚至有調查表示,大多數的父母都曾經打罵過孩子,我自己呢,也有莫名其妙被打或是被罵的童年經歷喔!但僅憑這種過激行為,是不能說明父母殘暴無情或是說不稱職的。所以呢,比起一直拿原生家庭來說嘴,來為生活的不如意找藉口是沒有意義的,不妨把過去當成「反面教材」,用平常心看待來自原生家庭的「罪與罰」,警惕自己吧!

(二)有效溝通,與自己和解

這裡又可以分成三個面向。一個是透過和父母溝通來與自己和解,像是給父母寫信,訴說自己的委屈和渴望或是勇敢一點,直接和父母對話,徹底克服面對父母時的恐懼,告訴他們你真正的想法。當然,我知道這個作法非常難,我自己呢,是曾經有鼓起勇氣寫過一些信,但印象中,我根本就沒有將信拿給我爸媽喔!

我現在的作法會比較偏向作者在書中提到的,用第三者的角度,讓自己「回到」童年的自己身邊,運用你的想像力,給當時受傷的自己一些安慰,從而理解自己的童年,也就理解了自己當下的不滿。現在的你已經是有能力處理一切的大人囉!不要再用過去的行為模式來懲罰現在的自己。假如你已經嘗試過以上兩種作法,但你還是對童年經歷耿耿於懷,容易沉浸在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中,就請你在必要的時候,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吧!

(三)放棄和父母爭鬥,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

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別人真正的想法,與其試圖改變父母來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倒不如直接選擇不原諒他們。這裡也不是要你直接棄父母於不顧或勢不兩立喔!而是希望你可以把焦點從已經發生的「過去」轉移到「現在」。不論佛洛伊德的童年決定論正確與否,你的童年早就已經過去啦!事到如今又何必苦苦糾結呢?若你想要減少原生家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學著做個合格的父母,讓自己的孩子有機會成長在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當中吧!

你是F人還是T人?

第二個要與你分享的是《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一書中的情感與兩性主題當中的如何找到感性和理性之間的平衡點。你覺得你是一個理性的人,還是一個感性的人呢?我之前應該有在節目中提過,我的MBTI是INFJ,這樣看來,比起理性思維,我更像是一個注重情感和共鳴的人吧?但不瞞你說,有的時候呢,我的MBTI測出來的結果會是INTJ,也就是說我的思維呢,會在感性和理性之間來回切換喔!

說到感性和理性,在這裏就不得不用書中提到的例子與你分享喔!

有一對親兄妹在上大學的某個暑假一起去旅行。某天晚上,當他們獨自待在海邊的時候突發奇想,覺得兩人發生關係的話,一定會很有趣,所以哥哥戴了保險套,妹妹吃了避孕藥,兩人來了一次骨科體驗,同時發誓僅此一次,下不為例,而當晚發生的事情呢,更成為了兩人之間的秘密,也讓他們的關係變得更親近。

聽到這裡,你覺得他們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嗎?我相信,一般人都會覺得這很不妥吧?親兄妹怎麼能做這種事情呢?但不對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你回答得出來嗎?因為他們的爽快並沒有傷害到其他人吧?這就是情感上難以接受,理性上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的例子喔!這種情感與理性的矛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相當常見的,所以我們該如何才能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呢?

上面這個骨科故事呢,來自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的研究。

海特從24歲開始研究道德心理學,同時也是TED Talks的常客,你只需要到Google輸入關鍵字「海特 TED」就能找到不少他的演講喔!海特所專攻的道德心理學主要研究人類道德的心理結構以及其活動的規律,內容包括:道德對人們心理失衡的影響、道德教育和修養的心理因素與過程、道德行為的心理驅動以及消除人們對道德牴觸的心理障礙的方法等等。

把用不到的國旗做成擦手巾是可以的嗎?

既然說到道德,我就再說幾個故事讓你聽聽看,你覺得故事中的人所做的事情是否道德吧!

(一)有一個人發現家中有一面用不到的舊國旗,他心想反正這面國旗不會再用到了,所以他就把國旗剪成一小塊、一小塊用來當擦手巾。你覺得這個人道德嗎?

(二)隔壁村養的豬在某戶人家的門口被車撞死了。這家人發現後就把豬煮來吃,而且並沒有任何人看到他們所做的這一切。你覺得這家人道德嗎?

(三)有一個男人每週都會去超市買一隻雞,但他會在煮雞之前,先和雞發生關係,才心滿意足地煮來吃。你覺得這個男人道德嗎?

我知道你聽到第三個故事一定會覺得,天啊!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噁心的人?!但他們所做的事情並沒有傷害到任何人吧?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性與理性的問題爭論就是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特別關注的議題。

3種腦模組

在平衡我們的感性與理性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一下情感和理性衝突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首先,先來科普腦科學的知識。我們的大腦可以分成3個模組,分別是

(一)為了生存以及維持身體所需的基礎腦;

(二)引發人類喜怒哀樂等情緒以及性和社會渴望的情緒腦;

(三)決定「人之所以為人」的理智腦,也就是額葉皮層。理智腦負責帶來創造力、想像力、解決問題和思考的能力。我們的自我意識、善良、同情心等也是由理智腦所引發出來的。

我們在小時候往往受到本能衝動的支配,激動之下,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因為小嬰兒、小孩的理智腦的發育是還不完全的,所以會受到基礎腦和情緒腦的支配。隨著年齡的增長,理智腦逐漸發育完善,我們的理性也就逐漸強大,人才變得不會那麼容易衝動。這也是為何小嬰兒總是動不動就哭鬧,而有一點年紀的人看起來會比較從容不迫。

棉花糖實驗並不精確

比較可惜的是,理智腦的力量是有限的。我相信你應該有聽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就是在實驗中的小孩可以選擇直接吃掉拿到的棉花糖,或是等待15分鐘後獲得雙倍棉花糖才開始吃的實驗。結論就是沒有先吃掉棉花糖的人,通常會比前者成功,因為他們擁有很強的自制力,懂得克制自己的慾望。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被預設為人生勝利組的小孩並不是直接抑制了自身慾望,而是轉移了注意力,想出了更好玩的活動才擺脫棉花糖的誘惑呢?我特別有印象的是書中以唐山大地震為例子,講述了:

一個農家婦女在被埋後的地下忍受了十多天,最終獲救的故事。在這令人絕望的困境中,這位農家婦女所想的不是如何應對自己的飢渴,而是天天想著:自己不能死,不能讓隔壁的老太婆最終看自己的笑話。

因此,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提出:

理性選擇本身是一種假象。

我們覺得自己是理性的,但更多時候,我們只是依據本能直接做出判斷,然後再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說明自己的判斷多麼正確。

我們回到前面提到的,骨科的故事。你並不會先經過道德推理來判斷親兄妹發生關係是否正確來得出結論,而是會先說親兄妹怎麼可以做愛,要是不小心懷孕了怎麼辦?所以呢,我們總是被情感以及直覺牽著鼻子走,隨後再用理性來辯護。

象與騎象人

喬納森·海特有一本關於積極心理學的著作,叫做《象與騎象人》。他把人在進化中形成的潛意識、本能反應以及情感比喻成大象,而有意識的、控制後的思維和理性比喻成騎象人。從兩者的關係來說呢,大象的力量是很強大的,騎象人看似負責引領大象,實則卻無法違背大象的本意來命令大象,反而更像是大象的「顧問」,只能提出某些判斷卻無法直接做出任何決定。

2個平衡理性與感性的策略

如果說我們真的都是受感性驅使,然後再找各種理由去解釋我們所做的行為,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到底可以怎樣去平衡理性和感性呢?像生活中總是有一地雞毛蒜皮的煩心事,騎象人坐著的大象現在(right now)就是不開心,即將做出有可能會後悔的不理智決定,那要如何才能做出正確且符合道德的決定呢?

喬納森·海特並沒有對此給出任何具體的調整建議,我在這裡與你分享的呢,是作者所提出來的平衡策略。

(一)喚醒騎象人,再安撫大象(先喚醒理智腦,再安撫情緒腦)

我在前面有提到,人的大腦有三個模組,分別是基礎腦、情緒腦和理智腦。我們撇開全自動生存導航的基礎腦,只看情緒腦和理智腦,這兩個腦袋模組往往會在一方興奮的時候,另一方就會受到抑制。簡單來說,當我們情緒感受特別強烈的時候呢,我們的理智線就會斷掉。

在書中,作者用失戀作為例子。當一個人面對失戀,往往就會被情緒腦給支配,導致理智腦受到壓抑。在情緒腦的掌控之下,失戀的人就會覺得非常痛苦,什麼都不想做,唯有將理智腦喚醒,才有辦法抑制情緒腦帶來的悲傷。那要如何喚醒理智腦呢?你可以嘗試轉移注意力,像是背單字、做運動、打遊戲等等,重點在於主動去做某件事,同時全心投入,就有助於讓情緒腦得到抑制。

在這裡,我就比較不建議你去做一些被動的事情,像看電視就屬於比較被動的行為,因為你就是坐在那裡,被動的接收電視節目所傳遞出來的訊息。另外,我還會強烈地建議你登出以及關掉你所有的社群,避免動不動就去查看對方的動態,觸發被情緒腦牽著鼻子走的可能性。

作者還在書中分享了一個很勵志的故事喔!曾經有個男生失戀後,就沉浸在喚醒理智腦的程式設計中,甚至建立了一套對學校女生打分的系統,再後來呢,就有了Facebook的誕生。沒錯!這個失戀的男生就是Mark Zuckerberg。雖然這是個政治不正確的故事,但這也證明了喚醒理智腦,全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有助於抑制情緒腦帶來的情感刺激喔!

(二)先穩定大象,再去尋找騎象人(先穩定人的情緒,再對其講道理)

欸……你可能會想說,這和上個策略不就有所衝突了嗎?因為剛才與你分享的是先喚醒理智腦,再安撫情緒腦嘛!上個策略呢,其實比較適合用在自己身上,當你情緒不穩定時,你可以做點理智的事,來喚醒理智腦。但對別人來說,你要做的是先安撫對方的情緒,再喚醒對方的理智。

舉例來說,你一定有看過一些長官,像是主管、校長或主任等領導者,往往會在自己的工作區,擺放一套工夫茶具。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看過,我相信你應該也有在電視劇中看過吧?電視劇不是很常會有某人氣沖沖地跑去找某個位高權重的人,然後呢,那位大人物就會不疾不徐地泡茶,拖拖拉拉了老半天才終於和氣都快消了的人談正經事。畢竟泡一杯工夫茶往往需要非常繁瑣的步驟,當茶終於泡好,對方的情緒也穩定安靜下來了,這就是先平復情緒,再對講道理。

說到這裡,我又要説回骨科的故事了。在研究當中,喬納森·海特為了強化效果,還找了各種理由來說服被試者,譬如告訴對方「親兄妹做愛,那這個世界上不就有更多的愛嗎?」又或是「人類對親兄妹的骨科行為產生厭惡,其實是進化而來的,是為了避免生育缺陷而演化出來的適應性本能。但在這個故事中,兄妹倆都採取了避孕措施,這樣就沒有必要再擔憂了吧?」

你覺得,第二個理由真的有比第一個理由來得好嗎?我相信你應該會覺得第一個理由瞎到爆,相較之下,第二個理由比較理性,似乎稍微可以接受了吧?因為你在節目很前面的時候,就已經聽過這個故事了。你不妨回想一下,你剛聽完骨科故事的時候,是不是憑著直覺就覺得親兄妹做愛非常打咩,但過了一段時間,聽我說了那麼多其他的內容以後,你的直覺感受已經沒有那麼強烈,有辦法更加深入地思考,再做出判斷了呢?

這不就和工夫茶的例子對應上了嗎?所以呢,當你面對的是一個情緒處於激動狀態的人,那他此時此刻基本上就是憑直覺在思考的,就算你說得再有道理,他都是聽不進去,充耳不聞的。但是呢,假如你能夠稍等片刻,等對方的情緒平復以後再溝通,情況就大為不同啦!

節目到這裡呢,我已經和你分享了2個心理學大師以及他們的理論。其實書中還有不少的心理學知識是我很有興趣、很想與你分享的,像是透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帶你了解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又或是羅傑斯提出的當事人中心,讓你在朋友對你訴苦時,你能有效地幫助對方。但節目真的已經很長了,而且比起你透過節目收聽我消化咀嚼出來的內容,我更希望你能親自翻一翻這本《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作者的文筆真的很有趣,當中的許多例子都很平易近人,非常的生活化,推薦給對心理學有點興趣,但又害怕過於艱澀難懂而打退堂鼓的人。相信我,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讀得消化不良喔!

好啦!這一集的節目就來到尾聲囉!非常感謝你願意在百忙之中收聽慢生活的朱莉安娜,希望你喜歡本期的節目內容。要是你也有看過這本書或是你對我今天聊的內容很有心得,都非常歡迎你與我分享喔!我的IG帳號是@julianachoocom,期待能收到你的留言反饋或是私訊給我囉!

假如你真的真的很害羞,但又覺得本期節目真的真的很不錯,期待你能訂閱這個節目,同時花一點點的時間,幫我到Apple Podcast或是Spotify給我5顆星加留言,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看到並收聽這個節目喔!心有餘力,想用行動支持我的話,歡迎點擊左下角Buy me a coffee的贊助連結,只需要1塊錢的美金,你就能成為我的sugar daddy and mummy,贊助我喝一杯無糖茶來潤一潤喉嚨,讓我能繼續在這裡用聲音分享更優質的內容給你。

另外呢,我還有一個可以與你秘密交流的電子報喔!想獲得更多能促發思考的內容,或是想知道我最近看了哪些好書、哪些好電影,就趕快點擊加入電子報吧!

我是Juliana,期待與你的再次相遇。

最新文章|Blo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