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3 📖慢享閱讀 | 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EP.53 📖慢享閱讀 | 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馬上開始收聽 | Listen Now !

慢生活的朱莉安娜是一個記錄閱讀心得、生活感觸與想法的Podcast頻道。當然,這是一個不設限的Podcast頻道,只要是Juliana感興趣,或是,特別有感觸的主題,都會在這個節目上與你分享。

科技、醫療、日常的進步提供了我們更多的選擇和娛樂,世界依舊平和,可是我們卻總是在抱怨自己的生活。你有想過,問題到底在哪裡嗎?你認為你是幸福的人嗎?或是你覺得現在的你快樂嗎?如果你非常肯定你是個幸福快樂的人,那我真心地為你感到高興!但假如你的答案是否定的,今天的節目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囉!今天想與你分享的書名正好就是《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我原本以為《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是本心理勵志書籍,內容可能是「幸福快樂指南」之類的,結果,完全不是!這本書的作者是奧利地哲學家——哈洛德•柯依瑟爾(Harald Koisser)。有聽到重點嗎?這本書的作者是哲學家,也就是說書中滿是哲學,讀起來非常艱澀啊!

過上幸福生活需要的並不多,畢竟生活是每時每刻都存在嘛!就像你正在收聽慢生活的朱莉安娜的此時此刻,你覺得心情如何呢?你對今天的節目有怎樣的期待呢?你覺得收聽完這集節目會獲得幫助嗎?雖然這些問題都圍繞著你正在收聽的節目出發,但你選擇了收聽節目也就表示你願意讓慢生活的朱莉安娜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你的美好生活呢,就取決於你的日常生活喔!也就是說,你每天都將美好生活掌握在手中了!接下來,我將會藉由《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一書中提出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三個基本主題來釐清「過得很好卻不快樂」的原因。這些主題都和我們的生活緊緊相扣,卻各自具有光明面以及黑暗面,也許你需要邊聽邊思考,或者多聽幾遍來理解其中的奧妙喔!

工作,或積極的生活

「工作」是種文明的現象。在古代,人們只懂得生存與日常戰鬥,對古人來說,他們的生活就等於工作。隨著文化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具有組織性並產生了「工作」與「工作以外」的時間。當時間被劃分成「辛苦工作」和「放鬆休息」,我們就會極度渴望能擁有長時間的休閒,然而很有趣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會抱怨工作卻沒有人希望自己失業。

在工作這方面,最重要的不是酬勞,而是工作的意義。聽到這裡,你是不是想說「屁啦!我工作就是為了錢,否則幹嘛去看別人的臉色?」。但是呢,你或許沒有想過,工作的意義是相對的。假設你的工作是為別人組裝模型,那組裝模型這件事對你來說就是工作,然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卻有人透過組裝模型這件事來獲得放鬆,那對他而言,組裝模型就是生活。

很可惜的是,現今的工作文化讓工作成為一道枷鎖,只有完成了佔用生活一半時間的工作才能獲得休閒時間。這也導致工作這件事聲名狼藉!很多人都想脫離工作的泥沼,但又想要保有生產力來衡量自身的價值,若你細想,你會發現這是很荒謬的喔!因為想要保有生產力,你就是要做有生產力的事情啊!而休閒則是你可以選擇要不要做的。基於你擁有選擇權,你就會更渴望獲得休閒囉!

就算撇開了工作,你會發現生活並沒有「什麼都不做」的選項喔!因為就算你不工作,你可能也還是會有許多繁瑣的事務要處理,譬如:把亂糟糟的房子打掃乾淨、整理待會要丟的資源回收等。只要你想不斷「有效地」利用時間來積極生活,漸漸地,你就會沒有了自己可以掌握的時間,原因在於你會花很多的時間在監督別人或是自己有沒有完成「生活應該要做的事情」,就像剛才提到的打掃房間、丟回收等,你自己做就是花你的時間嘛!那你請別人代勞也要監督他是否完成,對吧?

這些瑣碎的事務就像是各式各樣的小目標,在我們的生活中無孔不入,更何況,無論你的角色是誰,你都會面臨目標的設定呢?譬如:主管要帶領員工衝業績、員工要完成工作項目、父母要照顧小孩等等。然而,當我們有了一個目標,卻很容易忘了為何要達成目標,只記得必須得完成。而且,當你達成現階段的目標,後面還會冒出更多必須達成的目標,要做的事情永無止境,令人絕望而不自覺懷疑所做的事情是否真的具有價值。如此一來,要如何讓人心甘情願的去執行呢?

也許我們可以嘗試拒絕設定目標,拒絕讓自己扮演生活中的某個角色,嘗試先將「為何要做」的價值觀帶入工作或是生活中,根據自己真正的需求,而不是依照必要性來安排自己的生活。搞不好就會感受幸福快樂囉!不過,我知道很有難度啦!假設聽到這裡,你覺得這樣的思維還蠻有意思的,那我想為你推薦慢生活的朱莉安娜第17集「從1%的選擇開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當中有7個問題能讓你更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以及透過另外7個問題來帶領你重新認識自己,和這一集節目搭配服用的話,會有醍醐灌頂之效喔!

▎#17 人生就是不停的選擇 | 從1%的選擇開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

需求,或勇於實現願望

由於生理所需,我們必須滿足吃喝拉撒睡,此外,還有一個巨大的慾望盒子等著我們去填滿它。這裡要討論的不是人類受外力所驅使的需求,而是「渴望某種東西」的需求。

想象一下,某個打算減肥的人路過一家餐廳,聞到餐廳裡飄出不健康卻令人食指大動的香氣而感到絕望,他想要減肥,也想要大快朵頤,可以的話,最好兩個都要。這就是某種程度的理智以及情感的拉扯時所出現的需求。正如我們的生活,每天都會出現各種需求,有些讓人猶豫不決,有些則讓人感到迫切,這取決於需求的重要性。

非常有趣的是,這些需求都會遭遇阻礙,仿佛如果沒有達成難度就不會被當做需求。同時,不同的需求會相互衝突,導致我們會不斷地在心中天人交戰。譬如:當你抗拒不了旅遊的誘惑而下訂了行程,你可能會在收到信用卡帳單時咒罵自己的衝動,然而,當你想要旅遊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訂下行程,你就會在看到旅遊資訊時感到絕望,而想要旅遊的需求就更加強烈。這麼一想,你是不是就察覺到,滿足某個需求也是一種痛苦呢?

因此,我們只有在阻礙中才能認識需求,也只有抵抗外力才能滿足需求。在抱怨需求沒有被滿足之前,知道自己真正的渴望就很重要囉!畢竟大部分的人對於需求的理解都本末倒置了,我們會嚮往一段甜蜜的戀情、事業飛黃騰達、居住高級住宅等等,仿佛不為自己貼上「人生勝利組」的標籤,就沒有在人生中暢意活過。但這些真的是需求嗎?還是,只是美好畫面的投射呢?讓人覺得滿足了這些需求就等同於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

最可怕的是,我們會把這些美好投射代入到生活中,扮演著社會期望的角色,作為高效的員工、為孩子打拼的父母、聽話乖巧的小孩等等角色,滿足角色在劇本中被安排好的需求。再加上,我們每天要扮演的角色實在太多了,你可能是一位老師,同時也是一位人夫、一位父親,最後你甚至把角色的需求和自我的需求搞混了。到頭來,你會驚訝地發現,你早已擁有了許多卻無法感到滿足。因為,你所滿足的都不是你真正渴望的。

教育,或終身學習

你有想過,教育在現代是文化的一部分,還是純粹作為經濟的一部分呢?像我是個很愛學習的人,但也不全然認同現在的教育方式。教育本該是去了解事物,然而,現在的教育體制則更接進為了達成目標而安排學習哪些知識,只要是對工作沒有用處的知識就不再具有價值,也讓教育成為了純粹的經濟工具,不僅機械化還剝奪了學習該有的樂趣。

我們把「為了應付入學考試」、「社會的期望」等定義為知識的最終目標而消除了對知識的渴望與喜悅,把「教育」的價值可量化,再透過成果把人分類並貼上標籤,怎麼想都覺得這個做法很不妙吧?但你是否細想過,為何如此呢?事實上會有這些可量化的績效評估是由於人類並沒有辦法接受無法估量的狀態喔!

因為無法接受,所以發明了秤來秤重。我們會把大眼睛、白皮膚、身材玲瓏有致的女性定義為美女;如果有人知道甘比亞的首都、法國總統的名字以及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我們就會認為對方懂得很多,是個聰明人。我們太習慣用簡易的特徵來取代難以理解的事物,這也就是人總是愛為別人貼標籤的原因。

我們說回「教育」吧!正因為「教育」無法衡量,才出現了可以衡量的「成績單」,用成績單來「看見」你的學習成效並認可你的能力。聰明的你一定都曉得,被「教」得很好未必是被「教育」得很好,就如同成績優秀的人可能私德有虧,而成績被列為普通的學生則可能人品高尚。只不過呢,我們依然接受可量化的成績單而非不可量化的人品道德,所以亮眼的成績單仍然佔有一席之地,就連備受讚賞的「終身學習」,譬如:離開校園後的自我學習與進修都還是會提供完成課程後的證書以茲證明。

在完成了零零總總的課程,獲得了耀眼的成績單後,你就懂得如何在社會群體中行事、如何快速取得資訊、如何領悟言外之意以及感受情緒嗎?實則卻是經濟根本就不在乎知識競賽的贏家是誰,只有能夠快速做出正確決定的人,才是職場中「挑選原則」所青睞的對象,也就是俗稱的「直覺」,但非常可惜的是,直覺是無法測量的,所以我們並不信賴它。

除了直覺,另一個與生俱來卻不受信任的能力是「創意」。由於創意無法衡量,因此當我們出現靈光一閃就急著找合理的原因來支撐突然湧現的靈感,仿佛只有被成列在美術館中的展覽品才是值得讚許的藝術品,而小孩把人類的皮膚塗成藍色則是急需糾正的。我們相信眼見為憑,所以不相信無法看見的內心渴望。

正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看待教育方式以及精英的養成,使得幼小的孩童不斷被鞭策並摧毀具有創意與好奇的內心,最終大家都成了無聊、呆板的大人。和古代相較,現今的教育體制是如此完善卻又讓人感到擔憂,總覺得學了很多,但脫離校園後卻發現自己仍一無所知。

現在你已經透過「工作」、「需求」以及「教育」這三個基本生活議題來了解到「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的原因了。書中當然還有不少的議題,譬如:進步、自由、金錢、健康、宗教等都有更深入的探討,有興趣的話就不妨到書店翻一翻或是點擊資訊欄的連結參考一下囉!

書中探討的議題很多,甚至有不少都是我沒有深入思考過的,因此這本書讀起來還蠻硬的喔!我花了約兩、三個禮拜才消化完畢。不過,藉由這本書也了解到過得很好和快樂並不是成正比的,所以覺得不快樂而認為自己的生活很糟糕也不全然是正確的。若要感受到幸福而非突如其來的小確幸,最重要的還是平衡,像我呢,就是個蠻貪心的人,必須二選一時,我都不想承擔失去任何一方的後果,所以學習平衡就成為了我的人生課題囉!

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的每個章節篇幅都短短的,是本蠻適合利用零碎時間來閱讀的書。不過,若你是很容易陷入思考的人就不太推薦睡前閱讀囉!不然,你可能想著想著就失眠了。要說這本書的缺點,我覺得有機會再刷的話,可能需要再次校稿,裡面的某些句子有缺字或是字詞重複,有點影響閱讀體驗了,但整體瑕不掩瑜啦!屬於有時間想接觸哲學思想的話,挺值得一讀的。

好啦!這一集的節目就來到尾聲囉!非常感謝你願意在百忙之中收聽慢生活的朱莉安娜,希望你喜歡本期的節目內容。

假如你覺得本期的節目內容還不錯,期待你能訂閱這個節目,同時到Apple Podcast或是Spotify給我5顆星加留言。

想關注更多的動態,歡迎搜尋慢生活的朱莉安娜的Instagram。我的IG帳號是@julianachoocom。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到IG來和我互動囉!有任何想聽的主題或是內容也可以私訊給我喔!假如你很想支持我,卻真的很害羞就訂閱慢生活的朱莉安娜和追蹤我的IG吧!或者,訂閱只有我和你的秘密交流電子報吧!

心有餘力,想用行動支持我的話,歡迎點擊左下方Buy me a coffee的贊助連結,只需要1塊錢的美金,你就能成為我的乾爹乾媽,贊助我購買喉糖的零用錢,讓我能繼續在這裡用聲音分享更優質的內容給你。

我是Juliana,期待與你的再次相遇。

最新文章 | Blo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