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蔡格尼效應 | 給拖延症體質的你一劑良藥!

#6 蔡格尼效應 | 給拖延症體質的你一劑良藥!

馬上開始收聽 | Listen Now !

慢生活的朱莉安娜是一個記錄閱讀心得、生活感觸與想法的Podcast頻道。當然,這是一個不設限的Podcast頻道,只要是Juliana感興趣,或是,特別有感觸的主題,都會在這個節目上與你分享。

慢生活的朱莉安娜 #6 蔡格尼效應

你是個拖延症患者嗎?總是寫出一堆的代辦事項,實際完成的項目卻屈指可數?不妨,先來了解一下蔡格尼效應,或許,就能從中找到克服拖延症的良藥喔!

Hello, 大家好,我是Juliana,感謝你收聽慢生活的朱莉安娜 第6集

那我們就開始本期的節目內容吧!

在20世紀的時候,蘇聯的一位心理學家——蔡格尼在威尼斯一家餐廳吃飯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讓他有點在意的現象。那就是餐廳的服務生在為客人點餐時,不僅不用紙筆就能將客人的餐點記下,還能一項不差地將餐點送到正確的客人手中。然而,當這筆餐點已經出餐並結帳後,再去詢問服務生是否還記得剛才的餐點時,服務生卻始終都想不起來。蔡格尼對這樣的現象大感興趣,覺得「結帳」這件事簡直就是個神奇開關,在服務生把任務完成後,就關閉了服務生對於餐點的記憶。

聽起來,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是不是特別像在求學時期,每當測驗或是考試的時候,都能洋洋灑灑、下筆如有神的寫出考試前拼命塞進腦袋的內容,卻在交卷、踏出考場的那一刻,把所有的內容都忘得一乾二淨呢?

而這個心理學家——蔡格尼在餐廳受到啟發後,就開始著手一項實驗。他給實驗受試者一些簡單的任務,像是串珠子、拼拼圖等,並於實驗中途打擾其中一組受試者。實驗結果發現,比起一鼓作氣完成所有任務的受試者,中間曾被打斷的受試者,能更清楚記得任務內容。因此,蔡格尼效應指的就是,和已經完整完成的事情相比,人們會更能記得尚未完成或是突然被中斷的事情。

後續,有不少的心理研究者也進行了類似的實驗。例如,美國的心理學者——麥格魯和費亞拉博士也進行了拼拼圖的實驗。他們將任務內容換成了更複雜的拼圖,同時,在任務即將完成百分之九十的時候,打斷受試者。實驗結果與蔡格尼實驗不但出入一轍,而且,更由於是在任務快完成的時候被中斷,受試者記得的內容也更多。這些實驗結果,都證明了蔡格尼效應的存在:未完成的工作或是目標,就好像被刻在腦袋裡,只有等到這些事項都被完成後,這樣的情況才會消失。當然,記得任務內容是一回事,而實際完成任務的人,自然會獲得比較多的實際執行經驗。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蔡格尼效應並不罕見。尤其,每當開始追某部影集的時候,正看到劇情高潮的瞬間,便硬生生的出現令人討厭的「下回待續」,這時,腦袋就會將未看到的部分,自動列為代辦事項,總是在潛意識中不斷地提醒你去完成它,直到你把整部影集看到全劇終的時候,你的心神才會得以鬆懈,而腦袋也會將這個任務徹底刪除。

實際上,在更早期的19世紀中期,也就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就已知懸念對於人們而言,有著莫名的吸引力,人們對於突然中斷或是未完成的故事感到更有興趣,所以,作家狄更斯所出版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以單元形式的方式出版,而非連貫性的故事。因此,讀者想要得知接下來的故事劇情如何發展,幾乎要苦苦等待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如此的做法,甚至讓對狄更斯的下一個故事感到好奇的美國讀者,蜂擁至紐約港邊排隊,只為了能快一點拿到新出版的作品,得知故事的發展。可以說,在蔡格尼都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作家狄更斯就已經掌握了懸念的力量。

當然,太在意某件未完成或是突然被中斷的事情,作為人類的我們確實很容易會因此而感到焦慮,一心只想快點解決這些待辦事項,嚴重一點的人,可能更因此茶飯不思,更甚者可能還會因此失眠。實際上,很多人的心裡都有著這股潛藏的「完成慾」,未完成的任務,往往就像是一塊石頭壓在我們的心上,只要將任務完成,那塊沉重的石頭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想象一下,當你正在收聽這個podcast節目的時候,突然電話鈴聲響起,你會不會在接起電話的同時,心裡仍然掛念著聽到正精彩卻被硬生生打斷的podcast內容呢?好啦,也許我的節目還沒有足以引發你的「完成慾」。那我換個例子,忙了一整個禮拜的你,終於在週末的時候可以好好追劇,沒想到時間一眨眼又來到了週日的晚上11點,你突然想起,明天早上9點有個重要的會議,必須養足精神應付,可是,影集只剩下最後2集就完結了。假設,每集是一個小時三十分鐘,如果繼續追劇的話,睡眠時間就會大幅減少,你會選擇立刻上床睡覺,還是傾向於一口氣迎接影集的大結局呢?

蔡格尼效應,通常會出現兩個極端的狀態。一是,過分強迫,面對任務總是覺得此時此刻,非完成不可,甚至會出現偏執的現象,把任務以外發生或出現的任何人事物都視而不見。而過分強迫的另一面,就是缺乏動力,做事時常拖延,甚至半途而廢,導致永遠無法完成一件任務。

話說,我就很容易陷入以上兩種情況,在追劇或是玩手遊的時候會過分強迫;要開始寫podcast腳本的時候呢,就會突然缺乏動力。其實,我很清楚自己缺乏動力的原因,像是要寫podcast腳本這件事,並不是花個5分鐘,一時半刻就能完成的,所以,我的拖延症就會直接進入末期。即便,腦袋總是三不五時就提醒著自己,也絲毫沒有動力去執行。而拖著拖著,好不容易等到天時、地利、人和的那一刻,終於開始執行的時候,又會完全陷進強迫的狀態,甚至能廢寢忘食。我承認,我就是個這麼極端的人。不過,我相信,這樣的人,應該也不少吧。

不論,你是過分強迫,還是缺乏動力,我們都可以透過了解「蔡格尼效應」的心理驅動力,來調整自己完成任務的步伐。

驅動力過強的人,很有可能因為深陷在某件事情中而生活沒有規律、生活緊張,尤其,是任務陷入膠著狀態,卻始終找不到問題的時候,更是容易產生自我懷疑。這時,必須減少一些驅動力,才可以將自己的狀態緩和。

驅動力過弱的情況,則相對比較容易理解,也是絕大多數人比較常遇到的問題。有的時候,是已知該任務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有的時候,是害怕失敗。人們對於可能會失敗的任務,更難以踏出開始的那一步,而對於明知必須執行,卻遲遲未開始的任務,我們就更容易拖延到不能再拖的時候再開始,有些人,甚至乾脆擺爛和放棄。

聽到這裡,你是否已經了解到「蔡格尼效應」的心理驅動力對於我們執行任務的影響力了呢?接下來,讓我們回到害怕失敗而產生拖延心理的問題上。

如果,一個人總是害怕面對失敗,在他的潛意識中,就已經開始相信自己並不會成功。既然,已經出現了註定失敗,不會成功的想法,很多人就會覺得這件事並沒有開始的必要了。要知道,萬事起頭難,要開始一件事情確實是不容易。如果,你真心想要擺脫讓你懊惱不已的拖延症,透過「蔡格尼效應」的心理驅動力,只要你願意開始執行,你的大腦就會不停地驅使你付出行動,直到完成任務。如果是比較艱難,無法立即完成的任務,則不妨細化任務的每個步驟,將大任務分割成好幾個小任務,先從比較容易入手的那一個開始執行,實際開始後,就會比較容易堅持做下去了。

如果,你對於「蔡格尼效應」抱持著懷疑的想法,不妨,拿出一張紙,在紙上畫一個圓圈,並在最後留下一小個缺口,然後,隨意放置。接下來,請你看看那個有著缺口的圓圈,你是不是更傾向於將這個圓圈完成,不留下缺口呢?

(補充時間)

感謝你收聽到這裡,今天有個小小的補充時間!

你知道,為什麼初戀總是令人難忘嗎?

有一說法,也是和蔡格尼效應有關喔!初戀通常發生於嚮往美好戀情的青春期,甚至,希望自己能與對方天長地久到白頭。然而,初戀卻是最容易稍縱即逝,最終成為沒有結果的戀情。基於人們對於「未完成」的事莫名地執著,因此,絕大部分人對於初戀留給自己的印象總是最為深刻。也許,現在躺在你身邊的他,並不記得你昨天穿了什麼衣服,卻記得初戀穿過的衣服、說過的話喔!欸,如果你真的去問身邊的他,千萬記得,任何後果本台皆不負責喔!

好啦!本期節目就到這裡,希望正在收聽節目的你,都能順利克服拖延症!如果真的已經開始嘗試,卻還是克服不了拖延症的話,就坦然接受自己「我就爛」的事實吧!(欸不是這樣啦)

最後,非常感謝你願意在百忙之中收聽慢生活的朱莉安娜,希望你喜歡本期的節目內容。

如果,你覺得本期的節目內容還不錯,期待你能訂閱這個節目,同時給我5顆星加留言。

如果,你不喜歡本期節目,也期待你告訴我任何可以改進的地方。

想關注更多的動態,歡迎搜尋慢生活的朱莉安娜FacebookInstagram,有任何想聽的主題或是內容,都可以和我說喔!

我是Juliana,期待與你的再次相遇。

最新文章 | Blo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