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原子習慣 | 如何透過習慣,過上更好的人生?

#4 原子習慣 | 如何透過習慣,過上更好的人生?

馬上開始收聽 | Listen Now !

慢生活的朱莉安娜是一個記錄閱讀心得、生活感觸與想法的Podcast頻道。當然,這是一個不設限的Podcast頻道,只要是Juliana感興趣,或是,特別有感觸的主題,都會在這個節目上與你分享。

慢生活的朱莉安娜 #4 原子習慣

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你的一點小改變,將會產生複利效應,如滾雪球般,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Hello, 大家好,我是Juliana,感謝你收聽慢生活的朱莉安娜 第4集

相信不少愛看書的聽眾,一定都知道,剛才那段話,就是來自於那本長期位於暢銷書排行榜的《原子習慣》的文案。實際上,這本書並不是我最近才閱讀的,只是,我認為這本書能長期位於暢銷書排行榜必定有其道理,而我實際閱讀且實踐後,也確實覺得受益良多,所以,很想和你分享。

那我們就開始今天的節目內容吧!

我想,我當初會買《原子習慣》這本書的原因應該和大部分人是不同的喔!我是因為太常在書店看到這本書,不論是實體書店還是網路平台,都能看到這本書位於暢銷排行榜之上。而我呢,也無意間看到蠻多人分享實際實踐《原子習慣》的概念而獲益後,才逐漸對這本書產生興趣,更多的當然是好奇,好奇為什麼這本書能被許多人列為人生必讀呢?在閱讀了《原子習慣》後,果然,這是一本被推到爛,卻還是超級推的好書。

其實,這本書的組成非常的簡單,前面的一小部分比較像是在灌輸「為什麼要培養習慣」,而後面絕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告訴讀者「如何培養習慣」。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為什麼要培養習慣」。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難,卻是大多數人的盲點,那就是「習慣只是手段,培養習慣的目的是,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在開頭就有提到「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我以自己的飲食習慣為例子好了。我從馬來西亞來到台灣念大學,因為,都是外食,再加上,我覺得吃東西很解壓,於是,體重便蒸蒸日上,直到某天站在體重計上,發現數字簡直慘不忍睹,最可怕的是,當時,我還不覺得自己胖,頂多就是比一般女生看起來有點肉。不過,我也開始思考,讓我變得如此重量級的原因為何?是昨天的三餐嗎?還是,這個禮拜吃得太多?答案是「是」,卻也「不是」,而是,我年復一年養成了「我就是必須吃這麼多」的飲食習慣。畢竟,想當年,我剛到台灣來的時候,可是連一份便當也吃不完的喔!顯而易見的,時間就像個放大鏡,會放大所有好習慣與壞習慣所造就的結果,因此,習慣帶來的結果往往並不是立即見效的,反而,像是釀酒一般,需要經過時間來進行發酵,才能釀成酒。

有了前面的變胖不是一夕造成的,相信你也知道,要回到從前的健康體重,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功的。這是一場長期奮戰,需要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運動習慣」,才有機會獲得心中的理想結果。而培養好習慣,最難過的一關,就是要突破「失望之谷」。相信聰明的你,一定已經透過前面的例子了解到,變胖是經過日經月累的,變瘦的過程自然也不是「我今天只吃沙拉」,第二天量體重的時候,體重計上的數字就會開始往下掉。當我們想培養好習慣之時,通常都會對好習慣所帶來的好結果,充滿想象,認為通往好結果的道路是呈現「線性」成長的,然而,幾天過去、幾個禮拜過去、幾個月過去,效果都很微妙,令人感到挫敗。這時,就表示,我們正走在「失望之谷」當中。

我們不妨把「失望之谷」當做一個真實存在的地點來看看吧!在兩座山之間有個狹長的道路,你現在所在的位子,看不到這個道路的盡頭,但是,你很好奇,盡頭究竟有什麼,於是,你開始一直往前走。你走了幾天、幾個禮拜、幾個月,你開始懷疑自己看不到盡頭,正猶豫要不要放棄的時候,終於,你看到了盡頭的風景。那是個有別於山谷中的狹窄和壓迫的地方,山明水秀是如此的寬闊、春暖花開是如此的愜意,簡直就是個世外桃源,這一切,都是山谷裡面沒有的。從這個假設中,我們可以把「一直往前走」當做一個習慣,而看到世外桃源則是往前走帶來的「結果」。這個結果並不是往前邁出一步就有的,而是堅持往前邁出的每一步才能獲得的,這就是習慣帶來結果的真實運作模式。

在了解到習慣與結果之間的關係之後,作者提出一個令我覺得很受用的概念,那就是「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份認同。」說得更精確一點的話,習慣就是身份認同的具體化,像是我們所知道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是成功人士,並不是他們一來到這世上就是成功人士,而是他們習慣把自己放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延續前面的內容,以「運動」為例,當你想著的是「我想要養成運動的習慣」或是「我想要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這樣的心態上,比較接近你想要培養新的好習慣,因此,必須改變自身的行為才能達到目標;而換個角度想,當你想著的是「我是一個運動的人」,這樣的心態上,是你已經認同自己就是一個樂於運動且喜歡運動的人,每天都挪出時間來運動的話,本身就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如果,可以由內在就決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後,再進行實踐,就能感受到一切都變得比較容易了。而帶著這樣的信念,堅持每天運動的話,就表示你已經把「自己是一個運動的人」的身份認同具體化了。

作者提出了習慣形成的四個法則,那就是:提示、渴望、回應、獎賞。這四個法則就像是習慣迴圈程式碼,已經深刻在人類大腦中,每一次都會依序經歷這些步驟。我以「我是一個注重健康的人」為例,並通過培養好習慣和破除壞習慣為例子,希望能讓你對這四個步驟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第一個法則是提示,這個步驟主要是提示大腦開啟一個行為,如果要養成好習慣,就要讓這個提示顯而易見;如果要戒除壞習慣,就要讓這個提示隱而不見。以「我是一個注重健康的人」為例,我會把保健品放在我比較常待著的地方,讓保健品處於隨時都看得見,也能夠隨時隨手都可取得;反之,如果是想要戒掉高熱量的零食,就把零食放在難以取得的地方,例如:櫥櫃的最高處。我自己是沒有購買零食的習慣,因此,零食就直接不會出現在我的視線範圍,這樣一來,我也比較少有主動吃到零食的機會。如果,你真的無法完全戒掉零食,偶爾,還是想要來個兩口解饞的話,就把剩下的零食放在比較容易遺忘的角落,降低不自覺就把零食往嘴裡送的風險。

第二個法則是渴望,渴望是養成習慣的動力來源,少了某種程度的動機或慾望,往往就沒了行動的理由,就像前面提到的,你渴望的並不是習慣本身,而是習慣帶來的狀態改變。如果要養成好習慣,就要讓習慣具有吸引力;如果要戒除壞習慣呢,就要讓習慣變得毫不誘人。以「我是一個注重健康的人」為例,追蹤分享健康飲食、運動健身類等的KOL,隨時都有機會看到KOL的心得分享,久而久之,就會不自覺地渴望自己也能成為跟他們一樣的人,擁有健康陽光的形象與生活。

第三個法則是回應,這個步驟就是確實執行習慣,這裡有個重點在於,倘若你要執行的行動需要付出過多的心力或是勞力,往往你就不會有動力去付諸行動;反之,如果你的行動是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會更容易養成好習慣。以「我是一個注重健康的人」為例,比起每天早起,換上球鞋出門晨跑,選擇每天起床就做三個仰臥起坐,很顯然,後者比較容易完成,而且,更有機會在完成三個仰臥起坐後受到自身的激勵,決定再加碼做十個仰臥起坐。

第四個法則是獎賞,顧名思義就是養成習慣的終極目標。以「我是一個注重健康的人」為例,你可以每次完成一項運動健身,哪怕只是三個仰臥起坐,你都可以把這個行動記錄下來。換句話說,若你原本是個每天都要喝飲料的人,現在,你想要戒除這個習慣,你也可以把沒有喝飲料的日子特別記錄起來。因為,就算你已經很努力維持健康飲食和運動健身,偶爾,還是會想要放鬆一下,吃點比較罪惡,沒有那麼健康的食物,這個時候,就可以設立目標,例如:連續十五天不間斷,每日堅持完成30個仰臥起坐後,就可以買一杯飲料來獎勵自己。把習慣追蹤起來,不僅能隨時檢視自己的身份認同,再看到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後,也能激勵自己維持下去。尤其,在努力一番後得到的獎賞,更是特別地具有吸引力。

當你將以上四個法則,以習慣迴圈的方式不斷持續下去的話,你會發現,有別於一開始,你對於「我是一個注重健康的人」的身份認同抱持著自我懷疑的態度,到後來你真的成為了一個注重健康的人,在往後的日子裡,在做每個會影響健康的決策之時,你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通往健康的道路上。因此,所謂的習慣養成,就是將習慣重複多次,直到足以把行動自動化。

英文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You are what you eat.」,直白地說,就是「你吃什麼,你就會變成什麼。」當然,你不會真的因為今天吃了馬鈴薯,明天一覺醒來就變成馬鈴薯,但是,你的習慣會決定你變成什麼樣的人。

總得來說,《原子習慣》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每個概念與細節都有搭配不少例子來告訴你可以怎麼做,讓你從中輕鬆培養出好習慣,非常推薦給想要更接近理想生活的你。因為,習慣的精髓並不在於習慣本身,而是透過習慣,我們都有機會成為更理想的自己。

最後,非常感謝你願意在百忙之中收聽慢生活的朱莉安娜,希望你喜歡本期的節目內容。

如果,你覺得本期的節目內容還不錯,期待你能訂閱這個節目,同時給我5顆星加留言。

如果,你不喜歡本期節目,也期待你告訴我任何可以改進的地方。

想關注更多的動態,歡迎搜尋慢生活的朱莉安娜FacebookInstagram,有任何想聽的主題或是內容,都可以和我說喔!

我是Juliana,期待與你的再次相遇。

最新文章 | Blo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